学习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推动文化繁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会。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努力培育新风尚、展示新形象。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2024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